Kaiyun官方網(wǎng)站 Kaiyun官方登錄近年來,《權力的游戲》中的“冰原狼”躍然于現(xiàn)實,三只基因改造幼狼——雄性羅穆盧斯(Romulus)、雷穆斯(Remus)和雌性卡麗熙(Khaleesi)——的誕生,標志著距今1.25萬年的恐狼(Aenocyon dirus)復活。這一項目引發(fā)了全球范圍內(nèi)的關注與討論,尤其是在科學技術與生態(tài)平衡的辯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恐狼是更新世晚期北美洲的頂級捕食者,體型超過現(xiàn)代灰狼20%-25%,咬合力更大,以捕獵猛犸象、巨型地懶等冰河期巨獸為生。它們的滅絕原因多與氣候變化及獵物減少相關。值得一提的是,《權力的游戲》的作者喬治·R·R·馬丁便是以恐狼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史塔克家族的守護獸“冰原狼”,這讓這一物種成為了文化界的熱門話題。在見到這些幼狼后,馬丁感慨萬千,表示:“很多人認為冰原狼是只存在于奇幻世界里的神秘生物,但在現(xiàn)實中,它們在美洲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著豐富的歷史。”
Colossal公司技術團隊通過基因編輯與克隆技術,從1.3萬年前恐狼的牙齒化石及7.2萬年前頭骨化石中提取古DNA,進而與現(xiàn)代灰狼基因組進行比對。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相似度高達99.3%,但存在約80個關鍵基因差異。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對灰狼胚胎的14個基因進行了20次精準修改,賦予其恐狼的典型特征,如厚白毛、強壯下頜、粗壯尾巴和更大的體型。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術研究組組長王皓毅指出,CRISPR是一項前景廣闊的科學技術,它以其結(jié)構(gòu)上的優(yōu)勢和效率而在基因編輯領域獨樹一幟。“我們的團隊從1.3萬年前的恐狼牙齒和7.2萬年前的恐狼頭骨中提取DNA,并培育出健康的幼狼?!盋olossal首席執(zhí)行官也表示,這項技術可以說是將“魔法”變?yōu)楝F(xiàn)實。
三只幼狼的出生標志著這項技術的首次成功應用,經(jīng)過65天的妊娠,由大型獵犬的結(jié)果是兩只雄性幼狼于2024年10月1日通過剖腹產(chǎn)誕生,第三只雌性幼狼則在2025年1月30日出生。它們現(xiàn)在棲息在美國北部一個面積達2000英畝的生態(tài)保護區(qū),受到24小時的嚴密監(jiān)控。飼養(yǎng)員表示這三只幼狼的“野性”十足,它們在兩周大時便開始嚎叫、追逐樹葉,對人類表現(xiàn)出謹慎的行為特點。
盡管Colossal公司宣稱這是一項“去滅絕”的重大突破,但科學界對此闡釋的觀點并不統(tǒng)一。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洛夫·達倫(Love Dalén)指出,三只幼狼的基因組中99.9%仍屬于灰狼,僅有0.07%的基因被修改,“它們更像是具有恐狼外觀的現(xiàn)代雜交狼”。這種觀點引發(fā)了關于“復活”定義的進一步爭論。
Colossal公司意圖將這些復生的恐狼引入生態(tài)保護區(qū),以恢復史前食物鏈的平衡。然而,是否真的需要將資源用于復活這種已滅絕動物的實驗而非保護棲息地和瀕危物種,成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盡管Colossal已利用相同技術克隆了四只極度瀕危的紅狼,為其種群注入基因多樣性,但對于是否應優(yōu)先于瀕危物種的保護,科學家們也持有不同看法。
“復活恐狼更像是一場科技表演,而非生態(tài)的必需。”環(huán)境哲學家克里斯托弗·普雷斯頓(Christopher Preston)認為,Colossal首席科學官貝絲·夏皮羅(Beth Shapiro)強調(diào),研究團隊關注的是如何恢復功能性復制體,而非完全重現(xiàn)所有基因。是否應當為更大生態(tài)利益而復活這些物種,成為了一個復雜而富于爭議的話題。
Colossal的恐狼項目僅僅是其更大野心的一部分。該公司計劃到2028年復活猛犸象,并將目標擴展至渡渡鳥、袋狼等物種。其科學邏輯是,通過復活這些大型食草動物,促進北極凍土帶植被恢復,從而減緩氣候變暖的進程。王皓毅表示,這樣的結(jié)合技術或?qū)⑸飳W帶來一個重大飛躍。
Colossal如今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包括《指環(huán)王》導演彼得·杰克遜、名媛帕麗斯·希爾頓和特斯拉創(chuàng)始人馬斯克等,公司的估值已超過102億美元。2025年1月,Colossal完成了2億美元的融資,顯示出資本市場對這項“基因魔法”的熱切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Colossal的第二大股東是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且該公司的復活項目得到了特斯拉超級計算機的支持。未來如何平衡科學技術、生態(tài)保護與經(jīng)濟利益,將成為這個項目走向何方的重要考量。
總之,科技復活“冰原狼”的項目,是人類科學探索的一次嘗試,表面上看似是一場現(xiàn)代科技的奇跡,然而它背后的倫理、生態(tài)和經(jīng)濟爭議仍需要更多深入的討論與反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